刚刚 宜昌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新鲜出炉啦 宜昌常住人口有多少? 受教育程度情况如何? 10年间 人口变化显示出哪些新特点和新趋势? 以数为眼看发展 一起来看下官方发布的深度解读 看看“户口本”迎来的“大变化” 1 人口数量 2020年11月1日零时,全市常住人口为4017607人。 全市常住人口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059686人相比,减少42079人,减少1.04%,年平均下降率为0.1%。 全市共有家庭户1432810户,集体户47570户,家庭户人口为3802405人,集体户人口为215202人。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.65 人,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0.26人。 13个县市区中,常住人口超过50万人的县市区有2个,在40万人至50万人之间的县市区有2个,在30万人至40万人之间的县市区有4个,在10万人至20万人之间的县市区有4个,少于10万人的县市区有1个。其中,常住人口居前五位的县市区合计常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为58.33%。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,13个县市区中,有4个县市区常住人口增加。常住人口增长较多的3个县市区依次为:伍家岗区、夷陵区、西陵区,分别增加122100人、40197人、25612人。 【解读】城市吸引力仍然很强, 人口保持净流入 全市常住人口为401.76万人,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减少4.21万人,下降1.04%。全市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389.90万人多11.86万人,仍保持人口净流入态势,表明宜昌具备较好的产业发展实力和城市吸引力。 全市城区常住人口160.47万人,与2010年相比,增加了19.34万人,县市常住人口均有不同程度减少,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明显。其中,伍家岗区因新区建设、搬迁等原因,人口增加最多,比2010年增加了12.21万人。 同时,“小两口家庭”越来越多,也说明受家庭观念变化、住房条件改善、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,几代人同住一户、一家多人同住一户的现象不断减少,导致家庭户规模不断缩小。 2 性别比例 全市常住人口中,男性人口为2039958人,占50.78%;女性人口为1977649人,占49.22%。常住人口性别比(以女性为100,男性对女性的比例)为103.15,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1.96。 13个县市区中,常住人口性别比在105以下的县市区有6个,在105至110之间的县市区有4个,在110 以上的县市区有3个。 【解读】男性比女性多6.23万,性别比趋向合理 全市常住人口中,男性人口为203.99万人,占50.78%;女性人口为197.76万人,占49.22%。常住人口性别比(女性=100)为103.15,与2010年相比下降1.96,性别比更加合理,反映出全市生育观念不断进步。 3 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,0-14岁人口为470676人,占11.72%;15-59岁人口为2544429人,占63.33%;60岁及以上人口为1002502人,占24.95%,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720190人,占17.93%。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,0-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.85个百分点,15-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9.74个百分点,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8.89个百分点,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7.22个百分点。 13个县市区中,15-59岁人口比重在65%以上的县市区有3个,在60%-65%之间的县市区有9个,在60%以下的县市区有1个。 13个县市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过10%,其中,11个县市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4%。 【解读】生育政策调整成效显现,少儿人口比重回升 老龄化进程加快 全市15-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最大,共254.44万人,占比63.33%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.07个百分点。表明全市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,为宜昌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力支撑。 全市0-14岁人口为47.07万人,占比11.72%,比2010年提高0.85个百分点。少儿人口比重回升,表明生育政策调整成效开始显现。 全市60岁及以上人口为100.25万人,占比24.95%,比2010年上升14.24个百分点,表明全市人口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快,且全市55-59岁的人口有37.65万人,五年内将逐年进入老龄人口,未来人口老龄化压力越来越大。 4 教育程度 全市常住人口中,拥有大学(指大专及以上)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05720人;拥有高中(含中专)文化程度的人口为918258人;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35344人;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908919人(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、肄业生和在校生)。 13个县市区中,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0年以上的有4个,在9年至10年之间的有8个,在9年以下的有1个。 全市常住人口中,文盲人口(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)为45575人,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,文盲人口减少77043人,文盲率[4]由3.02%下降为1.13%,降低1.89个百分点。 【解读】受教育程度提高,10万人中有1.5万大学生 全市常住人口中,拥有大学(指大专及以上)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0.57万人。与2010年相比,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797人上升为15077人,全市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.4年提高至10.23年。全市文盲人口(指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)为4.56万人,比2010年减少了7.70万人,文盲率由2010年的3.02%下降到1.13%,降低1.89个百分点。 全市受教育程度提高、受教育年限增加、文盲率降低等变化,反映出全社会重视教育、大力发展各类教育事业成效显著,人口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,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。 5 人口流动 全市常住人口中,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561980人,占63.77%;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455627人,占36.23%。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,城镇人口增加537899人,乡村人口减少579978人,城镇人口比重提高13.91个百分点。 全市常住人口中,人户分离人口为1205638人,其中,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342353人,流动人口为863285人。流动人口中,跨省流动人口为150440人,省内流动人口为712845人。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,人户分离人口增加573873人,增长90.84%;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加237965人,增长227.96%;流动人口增加335908人,增长63.69%。 【解读】城镇化进程加快,人口向城镇流动趋势明显 近年来,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,全市各类城镇基础设施功能日趋完善,城镇人口承载能力大幅提高,人口向城镇流动趋势明显,城镇化进程加快。 2020年,全市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56.20万人,比2010年增加53.79万人,城镇化率达到63.77%,比2010年提高13.91个百分点。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45.56万人,占比36.23%,乡村人口比2010年减少57.99万人。
|